《史记》三个细思极恐的人物细节:司马迁也没明写,只能拐着弯说
图片
x一、司马迁与《史记》“史家之绝唱,无韵之离骚”,是鲁迅先生给予《史记》的评价。 ——而由司马迁书写的这部恢弘巨作,闻名千年,依然分量感十足,历朝历代无论是帝王将相、亦或是学生大儒,若想了解历史,定要攀登上去的大山就是《史记》。 《史记》尤为珍贵的一点在于,司马迁并未被时局和严苛管控所束缚,对身处的汉朝大尽阿谀奉承之音,从而讨好皇室,换取名利富贵。图片
他反倒是一直铮铮铁骨,将残酷无情的现实或通过字里行间的对照呼应、或从留白、比较等写法给予读者思考的空间,来一一展现在世人眼前,令大家看到辉煌大汉王朝这袭华美袍子上星星点缀着的虱子。 这是相当不易的一件事,毕竟将苦其心志、劳其筋骨、饿其体肤全受个遍,还能不改初衷、硬要说真话、阐述观点的人,横竖几千年的历史顺下来,也不过寥寥几人而已。 更何况司马迁还生活在汉武帝时期,这位皇帝啥脾性,想必都有所耳闻,绝对的强硬派、说一不二,俩人还有不小的梁子,更给修撰《史记》的难度值雪上加霜。 前情正是司马迁在替李陵辩解战降一事上触怒汉武帝被罚宫刑,好好一个大男人,直接给割了,可谓是身心满级的羞辱。 这个当口要修史,汉武帝肯定得百般防着司马迁“夹带私货”,但千防万防还是没防住,《史记》中尤其书写汉一代时,存在许多令人细思极恐的细节。图片
图片
二、《史记》存在细思极恐的地方在详细剖析之前,先来看何谓细思极恐? ——其实并非是读者愣要穿凿附会,而是经孔子创造的一种写作方式,通过灵活的词句、史实的编排跟选取的侧重点等,巧妙将本人的观点跟立场融合进去。 说白了,目的正是让读者多想一点,从而看到本想表达的真相。 孔子的这种书写手法,正是“春秋笔法”,司马迁因素来以孔子的治史精神为榜样,对春秋笔法的运用也深有研究。 所以《史记》中不仅灵活融入,更举一反三的创新出以多种叙事表达来展现历史因果关系的写法,也就是各种纪跟传中各描写同一人的某件事,合起来多深思一番,就能窥到全貌。图片
而春秋笔法分为直笔跟曲笔,前者就是真实不加掩饰的客观叙述历史,后者则是要让大家细思极恐,品出司马迁真正的导向和观点。 全书林林总总数目繁多,且以三个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来入手,看看司马迁拐着弯要告诉世人什么。图片
三、第一个代表性人物——吴起《孙子吴起列传》中,讲到吴起于西河向魏武侯陈述治国守疆的关键为“在德而不在险”,指出仁德是至关重要的因素。 ——乍看这个传,会觉得吴起说得很有道理,见地很不凡,定是本人从亲身经验中体悟出的治国安邦之经验。 可司马迁却又写一则有关吴起的私事,说齐人攻鲁国时,司马迁的妻子正是齐人。 所以鲁国在对待吴起的态度上就有点犹豫,一时间不敢给予过高的权力,生怕被杀回马枪,吴起看出鲁的疑心,二话不说就把妻子给杀了表忠心。图片
这则故事的选用就是司马迁的春秋笔法,也是让大家多品品吴起这个人,口口声声说仁德,为了功名利禄绊子都不打的杀害妻子,怎么都不算仁义吧? 自己都做不到的事,又谈何大言不惭的给魏武侯献策呢?高于律人、疏于律己的双标跟道貌岸然,成为最终身败名裂的原因。 毕竟哪个君主想想都背后一凉,亲人在名利面前都一文不值,那改天别国给出诱人的价码,吴起又怎会对自己仁德呢? 司马迁正是以事例寄观点,以言语立论断,让大家从细节自己体会出真相......图片
四、刘邦的真实历史这种事实藏在犄角旮旯里的写法,尤其到跟汉朝有关时更加明显。 ——按照历代帝王的风格,对于本朝的得位跟大事件,总爱粉饰太平、极尽美化之词堆砌,把前朝都讲得万分不堪,突出自己的天命所受、众望所归。图片
残酷的手腕跟人性的阴暗面,那更是万万不能写在史书中流传千古的,可司马迁偏就逆流而上,汉高祖刘邦赤帝降世、是天命所归之人的华丽后,又通过细节展现了真实的刘邦。 就好像《高祖本纪》里的赤帝降世等词,是为了应付审核的交作业。 《项羽本纪》、《张丞相列传》等中的细节,才是拐着弯要写出来的干货,就以汉朝举足轻重的夫妻刘邦跟吕雉来详细解析。 《高祖本纪》里除了展现刘邦的与众不同,天生就是端开国帝王这碗饭的以外,还讲述其知人善任、重用萧何、张良跟韩信等人的事迹,佐证他是一位雄才大略、深得民心,无一处挑出不好的君王。 身处汉武帝时期修汉史,按说写到这就满可以停笔了,可司马迁却偏撕开刘邦的另一面留给大家。图片
——《项羽本纪》里记载出危急关头,刘邦抛妻弃子的行为,头一层的指向是自私,无情也无义,再一品,则能体味到汉朝初创时的动荡内核。 试想一下,被这么果断舍弃的吕雉,心里对刘邦能没有怨恨吗?她会觉得自己的丈夫靠得住吗?为了保护自己及子女的安危,扶植吕系跟刘氏集团打擂台,是否也就情有可原。 《张丞相列传》中更是写出刘邦跟戚夫人的细节,周昌奏事时,看到俩人搂抱在一块,慌张的赶忙退出去,刘邦则追出来“骑周昌项”,问其看自己是怎么样的皇帝,周昌仰着脖子说“桀纣之主”。 青天白日搂抱胡来,已然很不知检点了,周昌非礼勿视拔腿就走,刘邦竟然还骑着脖子逼问对自己的看法,硬是让周昌豁出去以桀纣来对比。 ——其实这个细节,就给“知人善任”“君臣一心”等赞誉打了个问号,拐着弯写出真实的刘邦和臣子的关系。图片
x首先刘邦骑人脖子这个行为将流氓气质凸显的淋漓尽至,别说搁在脸面比命大的秦汉之时,就放在周礼已经淡去的当下,骑着脖子问谁话,谁都得拼命。 而见微知著,刘邦对周昌可以这般蛮横,不像帝王倒有地痞之风,对着韩信、张良等人,态度又会如何呢? 所以《史记》才写出刘邦猜忌及杀功臣等史实,毕竟如此行为,哪个心宽的能跟着这样的帝王卖命。 刘邦明知这样的行为会让君臣离心,却依然我行我素,推导出他的得意忘形,浑然失去对自己的控制跟约束。 而戚夫人既然敢在刘邦见大臣的关口,毫不顾忌的搂抱,说明凭借宠爱十分目中无人,那对着吕雉会是怎样一个模样呢?图片
刘邦跟吕雉之间又是怎样一个剑拔弩张的局面?图片
五、吕雉的暗藏形象——从《史记》细节里来看,别说夫妻情分了,直接就是个你死我活场景。 首先对于吕雉,司马迁将她放在专写男性皇帝的“纪”体例中,为《吕太后本纪》,互为参照的是,生活在汉明帝时期班固所写的则是《高后纪》。 可以看出:司马迁将吕雉从刘邦妻子的身份中剥离了出来,以皇帝的体例跟刘邦站在同一水平线上。 这个细节值得细品,无论是汉初亦或是武帝时期,都对礼仪制度多次强调,也就是君臣、父子、夫妻等地位高低的划分。 司马迁虽不认为一定得“男尊女卑”,但他信奉《春秋》及《礼记.中庸》。 观点是:夫妇之间是相依相存的关系,结果他把吕雉剥离出刘邦的妻子身份,是否说明他二人之间已是水火不容,就像两位皇帝在斗法一样。 并且,《吕太后本纪》中还详细记录吕雉跟戚夫人的争宠二三、刘邦欲废太子、将戚夫人做成人彘、罢免王陵、幽杀赵幽王刘友等刘氏宗室等细节。图片
从中也可以看出汉初时,朝野内外究竟乱成一个什么模样,自相残杀的都快灭亡了。 司马迁的直笔写出吕雉的心机跟狠辣,可又一个细节,则告诉大家这口污糟的大锅不该吕雉来背。《吕太后本纪》中记载,吕后执政时,刑罚罕用,罪人都稀少,人民安心种地衣食富足。 那么吕雉既然合格,谁不合格呢? 司马迁拐着弯指出就是刘邦,吕雉的狠辣冲谁去,刘氏宗室及刘邦其他儿子和戚夫人,杀伐果断的背后其实是自保。 不然按照流程发展,刘邦会改立刘如意,戚夫人就是太后,吕雉及一族就会被杀干净。 这对于患难与共的结发妻子来说,是何等残忍的一件事,等于说这么多年颠沛流离的苦都白吃了,最终鸟尽弓藏的不只是功臣,竟然还有自己,这谁能忍得了。图片
血腥如大乱斗一样的汉初,多亏有司马迁的《史记》才能把真相留给大家,不然这段史实,早会被掩埋进时间的长河里。 说不定,还会以为刘邦跟吕雉伉俪情深,是携手打天下的模范帝后,刘家更是其乐融融,将周礼贯彻到生活的方方面面,是真正的天命之人。 毕竟待到汉明帝时期的《高后纪》,就已经开始删减内容,并且加入外戚等观点导向,主要书写一位成功的女政治家是怎样诞生的,而非揭开汉室不堪无情的那一面......以上内容(包括图片及视频)为创作者平台"快传号"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